那創始合伙人股權份額分配有什么注意事項?這種股權舉個例子,你我他三個人按照721模式合伙,雖然都有出資,占有20%的股權。它是一種企業成長的股權,這20%是你的沒錯,但不是說你前期投入了,這個公司就必然成長到什么階段,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,都有它的成熟期,也就是企業只有在成熟階段以后,這個20%才真正是你的。所以扣除了以上預留的兩部分,才是創始合伙人的股權份額。④在合伙人股權分配上有一個明顯的梯次,。④公司不同階段引進的合伙人,獲取的股權份額不同,。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做一個持股平臺來實現控制,就是把一些零散、小額的股權集中起來實現投票權,或者有些人占股30%,可以放一部分進來到持股平臺里。
問題目錄索引:
Q1 有人說讓我加入創業,說會給我股權,這里的股權怎么理解?
Q2 股權有哪些分類?
Q3 創業初期,股權蛋糕應該怎么分配?
Q4 那創始合伙人股權份額分配有什么注意事項?
Q5 常聽到有人說同股不同權,這是什么意思?
Q6 有人建議我用代持來獲取控制權,代持靠譜嗎?
Q7 如果想要股權變更需要走什么流程?
Q1 有人說讓我加入創業,說會給我股權,這里的股權怎么理解?
A:
股權有兩種理解:
一種比較通俗,就是10%、70%、90%,這是法律登記上的股權。你占有公司多少法律上的股權,就代表這個公司里有多少比例是屬于你的。
第二種理解叫創業股權。這種股權舉個例子,你我他三個人按照721模式合伙,雖然都有出資,占有20%的股權。但是對不起,這個20%,還只是在你名下而已。它是一種企業成長的股權,這20%是你的沒錯,但不是說你前期投入了,這個公司就必然成長到什么階段,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,都有它的成熟期,也就是企業只有在成熟階段以后,這個20%才真正是你的。
Q2 股權有哪些分類?
A:
具體法律上的股權分類:
第一種:實打實的股權,在工商局登記的30%、60%等股權。
第二種:限制性股權。就是你一開始就出資了或享有了,但可能需要在付出多少年之后,才能達到兌現機制。或者企業發展過程中,你轉讓、質押和處理等方面都會受到限制,這是限制性股權。
第三種:期權,就是期待性的權利。主要是針對企業員工,做一個激勵核心員工、高管,各種VP的方案。
Q3 創業初期,股權蛋糕應該怎么分配?
A:
任何一個事業不可能靠幾個合伙人、幾個“O”做起來,一定要靠很多伙伴、VP和高管,包含全體兄弟姐妹。所以,股權需要考慮問題的思路就不再是怎么分,而是分給誰。
①員工激勵:未雨綢繆的話,我們建議創始人應該預留出一部分期權值出來(比較慷慨如奇虎,他們拿出了40%)期權主要用于員工激勵:留多少才能持續吸引后續的優秀人才加入?我們建議10%到20%都正常,15%、12%,在資本市場比較認可的是12%,但比較折中的方式有15%。
②新的合伙人預留:一般我們會根據測算建議你先預留15%,會相對合理一些。因為還會有后續的合伙人加入。
所以扣除了以上預留的兩部分,才是創始合伙人的股權份額。
Q4 那創始合伙人股權份額分配有什么注意事項?
A:
①注意出資份額和股份占比:
從企業剛創立就給它估值,哪怕是通過資本市場去估值。比如一個互聯網項目,注冊資本是100萬,剛開始的估值是500萬,去融天使的時候估值1200萬,這種情況下你出資30萬,就只能占6個點。關于股權分布配這是第一個需要考量的因素。
②團隊需要有一個人持大股,即CEO:
對公司有更多擔當和責任,所以CEO在一個創業項目一定要大股,始終能夠控制住這家企業。而其余股權次之,同時這個需要多方面綜合考量,因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各項人才均有優勢,有資金、資源、專利、創意、技術、運營和個人品牌等。
④在合伙人股權分配上有一個明顯的梯次:
在剛才講過的不要均等的基礎上,實現梯次,這種梯次不是CEO60%,剩下的40%,還有三個人,每個人13.33%,這也不行。比如CEO老大、CTO是老二,然后依次各種“O”,按照20、15、10,或者15、12、8、5這種梯次,會在以后方便很多。
④公司不同階段引進的合伙人,獲取的股權份額不同:
產品還沒有就引進人才合伙人,給人15%-20%是正常的;天使輪之后,產品已經有Demo了,那這個合伙人可能要在股份上打五折了,原來15%,現在只能是8%、6%,或者5%;在A輪以后,就可能只給3%-5%了;如果到了B輪,可能就只給期權了。所以這就是剛才講到的,股權都是動態分配的,你要根據你的階段不斷做評估,因為你的融資階段不一樣,企業的估值也是不一樣的。
Q5 常聽到有人說同股不同權,這是什么意思?
A:
一般來說,股權份額持有最多者,話語權越大,但也存在者同股不同權的情況,即擁有同比例股權不一定擁有相同控制權。控制權分為下面三種情況:
①絕對控制,占股三分之二以上。因為《公司法》規定,公司重大事項,比如涉及修改公司章程、公司合并、分類、解散等,這些重要情況是必須要三分之二以上來同意的,這是叫絕對控制。
②相對控制,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占股50%以上,另一種是有很多股東,我相對占股最多。不過常規情況下第一種方式比較常見,所以很多創業公司創始人的占股往往是51%。
③一票否決權,比如占股34%,雖然沒有51%,也沒有67%,但有些情況下必須2/3以上通過的話,我占股34%,那其他人占股66%就沒用。所以這是一種非常直接、簡單粗暴的方法,在表決上擁有絕對話語權。
Q6 有人建議我用代持來獲取控制權,代持靠譜嗎?
A:
控制權幾種方式,各有利弊:
①代持,舉個例子,有8個創始人,占股差不多,最大懸殊也就3個點。這種情況下,比較直接的方法就是讓某個人,或者CEO代持。但是非常不建議代持,因為代持有幾個問題:給CEO代持或讓某個人代持,人什么時候沒了都不知道;代持風險比較大,涉及道德風險,受人為因素制約。
②表決權委托,比較常見于美國。表決權委托就是你讓我給你代持我不干,但表決權可以給你,委托你來幫忙投票。
③AB股,也叫牛卡計劃,也可以叫雙股權,是舶來品。簡單講就是公司里存在兩種股權,但工商意義的性質是一樣的,只是表決權不一樣。具體來說,我雖然占股30%,實現不了控制,但是我如果要求在表決權上放大,那也能實現對公司的控制。所以總結來說,就是股票所有權和投票權分離,放大自己的表決權。
④持股平臺,這個是我們比較推薦的。剛才說到代持不靠譜,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投票權委托有時候可以撤銷,并且是隨時可以撤銷,不是很方便。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做一個持股平臺來實現控制,就是把一些零散、小額的股權集中起來實現投票權,或者有些人占股30%,可以放一部分進來到持股平臺里。持股平臺主要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有限公司,一種是有限合伙。從法律的角度,我們建議還是放在有限合伙企業中,因為治理方便,基本是GP(管理合伙人)說了算,其他人只要負責做就行。
Q7 如果想要股權變更需要走什么流程?
A:
股權變更的主要流程:
①召開股東大會討論。對于一個大公司來說,股東的變更會引起公司構架的一些改變,所以要召開股東大會表決。對于私立小公司那就沒有必要了。
②做國有資產評估。為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,國家規定在進行公司轉讓前,如果涉及國有資產的變更,那么就要進行資產評估。
③合同簽訂,不管什么場合,什么交易,合同是必備的法律保障。
④收回原股東的出資證明,發放新的證明給新股東。
⑤公司章程的一些變更,新股東的加入會引起公司構架的改變,因此對于公司的一些章程也要做相應的改變。
⑥修改股東名冊,進行工商變更登記。
⑦公告全公司,這不僅表明是對新股東的認可,也是對全公司員工的透明化
? 上海鑫勵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:滬ICP備17051098號-4 網站地圖 推薦專題
地址:上海市浦東新區浦東南路1085號華申大廈1603室 1202室
免費電話:17717867637 徐經理